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源自191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历史地理部,是我国高等院校中较早设立的历史学科之一。著名史学名家李剑农、谭戒甫、吴其昌、杨人榝、唐长孺、吴于廑、姚薇元、方壮猷、石泉等曾在这里执教,知名学者严耕望、陈仲安、高敏、张泽咸、陈国灿、谢桂华、彭泽周(伊原泽周)、张海鹏等曾在这里学习。学院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29人,其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2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3名,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1名,先后有3人入选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6人入选珞珈学者特聘教授,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入选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2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学院拥有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拥有 “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简帛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等2个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下设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经济与社会史研究所、简帛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15-18世纪世界史研究所、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研究所、阿拉伯研究中心、民间文献保藏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是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专业门类最全、整体实力最强的院系之一,具备雄厚的学科优势和科研实力。
学院现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为国家重点学科和湖北省优势学科。历史学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还是国家“985工程”建设项目和“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单位。
学院拥有完备的图书资料室,总面积500多平方米,藏书140000多册。其中线装书10000多册,港台书2000多册,解放前图书数百册,外文书15000多册,中文期刊1600多册,外文期刊6000余册,光盘100多张。此外,还拥有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资料室、世界史所资料室、考古资料室、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资料室、简帛研究中心资料室,收藏有大批本专业的中外学术专著和期刊杂志、光盘、数据库等,图书资料非常齐全,除道藏、佛藏及各类经史子集之外,还有各种大型简帛、敦煌吐鲁番文书图录本。
2003年以来,历史学院教师在海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188篇,出版学术著作138部,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02项,到账科研经费2497万元。其中,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专项项目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及青年项目26项,《清史稿》修订工程4项,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4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39项,其中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11项,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2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院还主办有《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人文论丛》、《简帛》等公开发行的学术集刊。其中,《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已连续出版25辑,在国内外同行中有重要影响,2007年入选cssci学术集刊刊源。学院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有广泛的学术联系,近年来举办了多场重要国际学术研讨会,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断努力和积极开拓,学院形成了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教风,确立了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统一,断代史与专门史、地区史与国别史相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并重等学术特色,具有雄厚的学科优势和科研实力,已成为我国历史学教育、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热诚欢迎海内外广大博士来我院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联系方式:
负责人:陈伟 联系电话:027-68752695 e-mail:wchen289@sohu.com
联系人:刘超 联系电话:027-68752695 e-mail:chaochao_liu@126.com
1 :
历史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信息.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