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内容来源:武大博士后 发布日期:2015-09-02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我国测绘学科唯一的一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89年初以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摄影测量与遥感及大地测量学科有关实验室为基础筹建,并在当年由国家计委批准成立;1991年世界银行贷款启动,成为世界银行在中国的七个跟踪示范实验室之一;1992年国家测绘局投入开放研究基金,实验室正式对外开放;1995年通过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国家测绘局组织的联合验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评估中,1996年被评为“良好”,2004年,在国家科技部等部委召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2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实验室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获“金牛奖”。2000、2005、2010年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96人,其中,研究人员85人。研究人员中,院士4人;教授50人,副教授30人,占研究人员94%,博士学位83人,占研究人员总数的98%,45岁以下中青年科技人员50人,占研究人员总数的59%。龚健雅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李德仁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冠华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实验室现有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0人,3人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担任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是测绘遥感领域高层次人才最为集中的机构之一。2007年,以龚健雅教授为代表的学术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是目前测绘遥感与地理信息领域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近年来,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等通过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和“985工程”建设经费下拨设备专项款共计7693万元。实验室已购置并投入使用的大型仪器设备包括:虚拟现实演示系统、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系统ads40、机载激光雷达系统(als50-ii)、modis卫星接收系统、定量遥感地面观测与验证平台(该平台由地物光谱仪、水下光场测量系统、多参数水质监测仪、激光测沙仪、水下光谱仪、水下光合有效辐射计、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仪、热红外成像仪、太阳光度计、小型气象站等仪器)等。自行研制和改造了双视场大气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多通道raman激光雷达系统等。
    2005年以来,实验室通过不断引进高水平人才,适度扩大规模,调整和拓展研究方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要求,以“科技国家队”为己任,实验室科研人员团结一致、勇于创新、不断进取,以活跃的学术思想、显著的科研成果、完善的创新体系和广泛的学术交流,使实验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测绘遥感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中心之一,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高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实验室科研力量为重要支撑的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200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在一级学科评比中位居全国第一。

负责人:龚健雅 68778003,
geogjy@163.net
联系人:万爱萍,68778969,wanap@lmars.whu.edu.cn
合作导师信息.doc